巴蜀之地盐铁丰富 成都最迟战国中晚期出现铁器(图)

日期:2024-08-16 19:01 | 人气:

  除 了 丝 绸 之乡,巴蜀也是全国著名的矿冶中心。不过,巴蜀冶铁制造业要晚于纺织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映福介绍,成都平原最迟在相当于中原的战国中晚期出现了铁质工具和兵器。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巴蜀地区拥有丰富的盐铁资源,李映福说,当初,秦国在制定统一天下的国家战略时,之所以放弃“东进”而采取“南进”,选择先占领巴蜀后顺江而下直击楚国,就是看中了巴蜀之地丰富的盐铁资源,能为其统一六国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相较于铜,铁的质地更加坚硬,秦国用的就是铁质的兵器。也正是因为铁的硬度高、价廉、铁矿蕴含量高等特点,从战国时期开始,铁器就“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较早被使用的铜器。据了解,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并在农业、手工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蜀地有丰富的资源,但不对其进行充分开发,也是白搭。李映福介绍,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移民入川,也是在这个时候,北方先进的手工冶铁技术也随着冶铁大户的到来传入了巴蜀,由此开启了成都冶铁工业的黄金时代,而一些人也因此致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山东的程郑氏就是其中之一。

  卓王孙是赵人,赵被灭后,其祖父辈很有远见地选择远迁,来到蜀郡临邛。生于冶铁世家的卓王孙,以廉价食物招募贫民开采铁矿,冶生铁,铸铁工具,供应当地民众和附近地区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之用,其生产的铁器还远销云南等地。因为善于经营,终致巨富。

  卓王孙究竟多有钱?据《华阳国志》记载,卓王孙靠主业之一冶铁“货累巨万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冶铁考古专家杨颖东曾开玩笑称,如果汉代也有福布斯排行榜,冶铁大亨卓王孙绝对能跻身前列。

  从一件小事也可看出卓王孙有多“壕”。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后过着清贫的生活,卓王孙虽生气,但文君毕竟是自己的女儿。气消后,他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财若干。出手如此大方。

  在汉代时,成都的冶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李映福认为,这与一套高效的手工业管理体系在蜀地的设立不无关系。

  西汉实行冶铁官营后,根据产铁与否在郡、县、侯国设大小铁官。蜀郡临邛(今邛崃市)、武阳(今彭山)和南安(今乐山市)就设有铁官。“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三处铁官的设立,进一步巩固了成都作为四川盆地乃至西南地区冶铁中心的地位。”

  1957年,成都市北郊天回山三号东汉崖墓出土了一把东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广汉工官炼造的鎏金环首书刀。据李映福介绍,这把书刀长18.5厘米,宽1.5厘米。就在这样一把小小的书刀上,一面错金隶书铭文,一共24个字,背面有多只金丝镶嵌的凤鸟纹,形态、大小各异,而且镶错工艺精湛。

  李映福说,广汉郡工官生产的“金马书刀”经数十炼而成,是汉代四川享有盛誉的产品。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选派“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进京求学时,就专门挑选这“金马书刀”作为赠送京师博士的礼物。杏宇平台

网站地图

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