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个体户违规红线躲不过要吃大亏!
日期:2024-09-23 10:50 | 人气:
近两年已经有相当多企业主通过个体户核定切实将税负率降低到了很满意的程度,在税费方面,个体户有两点相当有吸引力:
一是个体户不需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基本只需缴纳增值税、附加税以及个人所得税这些,算上一些税收优惠,税负水平是比较低的。
大多数朋友是奔着税收优惠来的,但也有那么一群朋友,总能提出一些脏套路,这些套路它们不一定新鲜,但大多都非常危险。
个体户适用范围广,记账报税也相对简单,加上税负率普遍较低,本身很适合做小生意的朋友注册一个来走账经营。
原本,他也只是勤勤恳恳赚个辛苦钱的个体户,但这行干久了后,他发现了一个“致富”的bug:从事印刷业务的个体工商户每月有一定的免税额度!
小规模增值税的免税优惠大家应该都知道,其实在地方层面,个税也有类似的免税额度,有的地方是3万,有的地方则是10万以内免征个税。
于是,很多个体户快开到10万额度的时候,会去找同行开发票,然后给同行一些“开票费”。
有意思的是,涂某开着开着还开出名气来了,后续越来越多同行都会找他来开票。
于是,涂某寻思着,有没有一种可能,自己不用再辛苦赚钱,专心卖票就能“发家致富”了?
说干就干,涂某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先后注册了49家经营范围均为印刷品业务的空壳公司。
顺带一提,涂某还知道风险规避,这49家个体户,找有很多其他人的身份证进行了注册。稍微有那么一点聪明,但也并不多。因为涂某为了方便虚开发票,自己一人担任49家空壳公司的办税员和购票员,将所领空白发票、税控盘等物品都放在自己住处。
个体户只是一类市场主体,只是涉税筹划的一种措施,它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不是什么都能往里塞,不是什么做法都能消化的。
真正的涉税规划是通过业务拆分、重组,调整业务流程,结合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合规的前提下达到节税的目的。
比如销售团队或高管等薪酬较高的情况,就有不少老板就会简单粗暴的让销售团队、高管等注册个体户,然后以咨询费等名义打钱。
这时候往往问题就很大,要知道个体户能省税费的本质是,个体户跟公司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员工、公司间的雇佣关系。
因为是合作而非雇佣关系,所以公司不用也不可以为其缴纳社保,然后因为个体户有税收优惠政策,所以比起雇员同一笔钱能到手更多。
所以问题就来了,如果真的是合作关系,支付的是咨询费、服务费,那么就应该把销售团队,原本属于员工范畴的团队,给剥离成为真正的个体户。
这些人员不应该跟公司有劳动关系,比如签有劳动合同、打卡考勤、发放底薪或缴纳社保等,否则个体户走账就是纯粹以节税为目的的不合规行为,被发现就是补税罚款滞纳金起步。
个体户本身是好途径,事实上去年80%的个体户实质上确实没交税,但是想套上个体户的马甲,虚构业务偷逃个税是不可取的。
个体工商户,指的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者家庭。
这主要是因为,小本生意通常很难算清楚成本或收入,当税务判定你财务不健全,就会根据你的业务类型和大概规模,
一个比较低的标准让你交税。所以个体户的核定征收是相当有讲究的。前面不是说个体户的增值税和个税都有免税额度吗?
”的双免程度!“双定”个体户:一个年入百万不交税的机会!看到这等优惠力度,自然会有人打歪主意,
而如果注册100个个体户,每个100万,那这些个体户都蹭优惠蹭成双免个体户的线分税钱都不用交。通过蹭双免个体户,
。原因也很简答,如果你业务规模能达到一般纳税人(年收500万以上),这时你说你没有建账能力,
财务、会计,或者甚至连一年几千块的代账都付不起,这是不是不合适啊?一般纳税人是不合适用核定征收的,更别提1个亿流水了。正如我们前面案例中,注册49家印刷品业务个体户虚开发票的涂某一样,他是把上千万的票
这个把小目标分拆为100家一样是不合规的行为,虽然偷逃税能把罚款交了,一般不会像虚开那样得进去踩缝纫机,但依旧有最高5倍的
,杏宇平台招商和没有上限限制的滞纳金,能把人罚的一夜回到解放前,没必要。上一个类似这么分拆的,是薇娅,薇娅案的处理大家都是知道的。一人名下有少数几个个体户,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有很多个的话,很难说明白到底是拿来干什么的。而且如果涉及到
实务中,有太多朋友总会想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有的是有限公司缺成本票,有的是做建材装修的,有的是公转私,看到个体户的税负优势后,总寻思着能不能注册一个拿来开票或者走账。
前不久,就有好几个类似的公转私咨询,说是要自己公司要发一些居间费或佣金,而自己又刚好有个水果店或什么的个体户,于是问能不能先开给
,然后自己再私转私把佣金转账过去。这类的风险就很高,很容易涉及变名虚开。
首先,个体户能省税费是没错,但是个体户跟个体户是不同的,以双定个体户的附征率为例,附征率都是按行业划定的,
等等等等...如此,先不提公转私再私转私的问题,自家个体户的税负率和佣金适用的服务业附征率未必是相同的,这就可能涉及偷逃税了。
原本,让拿佣金的朋友以个体户名义自己接收即可的事情,绕了一圈反而风险更大了。
前两天有个咨询的客户就是用到了假核定,不光没能省税,还要面临补税、罚款甚至更严重的法律后果。接下来就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假核定是什么呢?比如很多老板为了降低税负,托关系找了个内部人士,又是请客吃饭,又是托人送礼,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人
,我来给你处理。但这个呢,往往没有官方的证明,或者税务系统的体现,仅仅是某些人的口头承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部分地方滥用职权,进行的违规操作。
于是,对企业来说本质就成了偷税、逃税;对给出这种承诺的人员来说,就是犯罪。这种做法的
所有非法享受这种假核定的企业,补税,罚款,滞纳金,这还算轻的;提供这种非法承诺的税务人员,地方工作者,会受到法律处罚,直接进去了。
。关系牢不牢靠,能维持多久暂且不说,靠关系得到的所谓优惠政策,本身就有法律风险。所以税务问题处理的前提,一定建立在
首先,税收返还是18年之后开始大范围出现的。国务院当年发文,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也就是说税收优惠只能是国家层面的动作。
它往往以特殊补贴,或者根据纳税额,按比例返还这两种形式出现。因为地税国税合并,但是收到的税金有一部分留存到地方财政,返还给企业的就是这部分地方可以支配的部分。
,等等。讲完了原理,那么税收返还可靠吗?我们企业能不能用呢?这个问题就很难明确,因为,返还这种特殊“政策”,是不稳定的。
比如某个返还优惠是某任区长提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主张,一旦换届,可能这个优惠就不存在了。
而且国务院包括审计署也已经多次在很多场合明确表示要逐渐取缔这种不公平的特殊“优惠”。毕竟确实会导致国家税源流失。所以虽然返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但是未来会怎么样、能持续多久,谁都说不准。它
或核定通知书,这类就有“虚晃一枪”然后倒查的风险。还有些地方,一季度还允许核定征收呢,二季度就叫停不允许了。看到这里,各位老板应该注意到了这个点:
。以上5大红线,是运用个体户时可能遇到的5类有“一夜回到解放前”风险的情况。个体户,尤其能核定的话,税负率会相当优惠。
但如果不合适的话,也没必要强行蹭用,个体户只是涉税筹划可能需要用到的一环,并不是什么万能灵药。
如果适用的话,那么个体户确实能让你享受相当低的税负率,合法合规,正常经营就没什么问题的。
如果打算用个体户进行一些骚操作,这显然并不合适,我们在个体户是“万能”的税筹工具吗?这篇文章中,就讨论过个体户应该怎么使用的问题。
关于如何规范使用个体户,以及运用个体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以参考上面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