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产品经理第一课】证券业务的那点事儿看这一篇就够了!

日期:2024-10-18 00:43 | 人气:

  杏宇平台招商任何公司,都有前中后台之分。证券公司因为接受证监会监管,因此和银行、信托、基金、期货、保险公司一样,都分比较明显的前中后台。这区分,

  从传统意义来说,证券公司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所以早期,证券公司一般都按照业务设了单独的部门,比如经纪业务总部、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部、证券自营部、研究所等。

  经纪业务最为广大投资者熟悉,为投资者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服务。在公司总部一般有经纪业务总部,管着全国几十个或者几百个证券营业部,而这些证券营业部通过现场或者非现场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基金买卖的平台。证券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从中收取佣金。这块业务是证券公司较为稳定的业务来源。

  经纪业务的收入第一靠天吃饭,第二如果光靠佣金前景不好。当然,证监会逐渐会放开营业部的业务资格,目前只允许经纪业务(包括代销基金),将来会允许代销各类金融产品。营业部如果能转型为为总部提供资源和客户的场所(给投行、资管部门介绍业务),未来前景会更好。

  这里再说说经纪业务管理架构,一般是公司经纪业务总部,下面可能直接管几十家营业部。也可能设立经纪业务分公司,分公司下面管当地营业部。经纪业务总部一般就负责营业部管理、绩效考核、客户管理等、还有以公司名义总对总谈业务(如基金销售等),营业部么,就负责冲在最前面销售了。

  所以经纪业务总部收入会比较平均,不会太多(除非交易量特别火爆),也不会太差。

  关于投行,媒体通常说的天花乱坠,仿佛从业人员个个都是身上冒着金光的,说投行那是明珠中的明珠。在各大论坛,都是说怎么才能去投行啊。

  先说一下,投行业务比较广泛,我说的直白点,投资银行业务就是直接融资,相对于商业银行借贷就是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直白的理解就是直接从市场(机构、散户)募集钱,收取个募集费,间接融资就是你我他把钱给了银行,银行也不知道拿了我们三个中谁的钱借给你企业,收了存贷款的剪刀差。

  投资银行业务呢,所以谁都能做,银行、券商、信托都能做(国外有混业经营的,国内目前还是分业的)券商的投行,那看起来老牛逼了,人家一提国外美林、摩根都是。似乎银行的投行和信托的投行没啥含量。

  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无非就是券商的投行,你有资格做IPO(证监会规定的),所以那些上市公司的保荐上市都是券商搞的。

  投行人员一般都是满世界窜,跟项目跑的。一般证券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点,所以一般你不会呆在投行总部(除非你做行政,后勤、内核),一般都在什么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深圳驻点,和总公司联系不多。

  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是信托业务,接受客户的资金或者资产委托,以某个计划的名义进行投资,投资结果返还给投资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和目前公募基金是一致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证券公司也好,基金公司也好,是管理人。管理人的破产与否和计划的破产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实现了破产隔离。

  目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类似基金管理+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的集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证监会批准的业务来说,大致而言有三类,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里面还有一个限额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大集合,干的事和目前公募基金类似。新《基金法》出来以后,今年6月1日起大集合不允许新发了。

  限额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俗称小集合,客户资产在100W以上的,类似阳光私募和集合信托业务。投向更灵活,收费方式更灵活。

  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单一客户的委托(区别于集合)。现在主要做的是通道业务。这块业务是从信托虎口夺食,虽然规模看起来很大,但是费率却从闷声发财的信托时代大幅度降低,甚至降低到零。这让信托很火大。当然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只是一个形式,也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比如类信托业务。

  专项资产管理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目前主要是装资产证券化,也就是ABS。

  这里要澄清一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和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是完全完全两码事!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俗称四大,也就是信达、东方、长城、华融,那是国家出资500亿注册的,用来从事金融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也就是早期给银行剥离坏账用的。和证券资产管理是两码事,请不要搞混了。

  自营很容易理解,就是拿着证券公司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买卖。有人说很爽,嗯。是很爽,

  就我了解,这些投资经理还是比较累的,每天看各类研究报告(散户苦于没研究报告,投资经理苦于海量的研究报告。饿饿死的日子不好受,撑死的也不爽啊。一家公司研究所一天给你发十封报告,十家研究所呢?每天几十封到上百份报告,你觉得能全部看的完么?有时候还要去上市公司调研,听路演等等。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某基金经理病床上还在看报告的新闻。这行业,不付出苦功是不行的。

  一般的公司都要求开市时间,交易室和基金经理的手机上缴,还有很多公司要求父母亲戚投资情况报备等。所以,从这个意义说,现在老鼠仓不是没有,操纵市场不是没有,但是少很多,不那么公开了。因为大家逐渐知道这风险太大,对职业生涯而言不划算。

  前面四个都容易理解,经纪业务收佣金、投行收承销保荐费、资产管理挣管理费和业绩提成、自营帮公司赚钱落袋为安。那研究所到底靠什么赚钱呢?

  研究所主要赚两块钱,一个是卖研究报告,不过靠这个赚钱的还真少,第二个是佣金分仓。也就是说,某家基金、保险公司凭什么在你券商的席位上买卖,而不在其他券商席位买卖?那是因为我这家提供了研究报告。很多买方机构就是依据内部打分,研究报告质量高低,决定给哪家的分仓多少。而分仓对券商而言,收取的就是佣金。

  券商的研究报告分两个层次(不能说层次高就一定好),一般是宏观和行业。当然现在也有些分支,比如研究金融工具,研究量化的,总之随着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渐深化。

  答:研究员-资深研究员,然后争取获得新财富评选,要不继续跳槽到其他券商研究所,要不跳槽到买方做研究员。因为一般在买方,晋升之路是研究员(或交易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研究所可写的不多。一般要进去做研究员(分析师),如果宏观的一般在比较战略机构呆过的博士,如果行业研究的,一般是本科是某个行业(比如化学),研究生读的金融,这种去做化工行业分析师。

  融资融券是新兴的业务部门。也就是说,如果客户有券,就给客户提供融资,让他加杠杆继续买做多。如果客户有钱,就可以给客户提供融券,让他加杠杆做空。香港早有了,叫孖展。

  技术含量倒不太多,这东西是为了满足客户做多做空需求的。是几年前消灭以前三方监管配资后,监管部门设定的业务模式。目前还在继续发展壮大中。这两年赚的钱比较多(如同早期经纪赚的盆满钵满一样)。

  业务部门目前就想到这么多,有同学会说,那直投呢?这是以子公司名义开展的,和市场的PE私募没太多区别,不过能较好的利用证券公司的投行资源。不过证监会也关注到其中的关联交易问题,直投如果没了公司的明面支撑,第一个只能看自己的项目选择能力,第二个看运气了。主要是看市场估值水平和允许退出方式,比如三板推出、股权交易中心推出也许是好事。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证监会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划。

  它主要研究开展新业务或者实际业务开展中,是否对公司造成风险。这风险是否可以度量,是否可以接受。用庄心一副主席的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那些是风险?比如说流动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等。业务部门存在逐利冲动,因为赚了钱是他自己的,亏了钱公司也能背一点的。所以要由中台部门来踩刹车,把握尺度,告诉业务部门这能做,这不能做。

  风险管理部门有系统监控各业务部门运作情况,比如刚才提到的双10限制,如果你达到持仓量的9%了,风险管理部可能就会给你来函了,告诉你预警了。比如你买的股票亏了20%,达到公司设定的平仓线了,风险管理部就会给你来函,请你解释为什么达到平仓线你还不平仓等等。有些公司风险管理部很强势,在某些业务问题有一票否决权(比如在投行内核小组,有一个风控合规人员,他要是投了反对票,这个项目就过不了内核,更无法报到证监会了)。有些公司的风险控制部门是分散在各业务部门驻点的,比如有些公司交易系统设定了,自营买卖必须要过风控岗才能下单。

  有些公司叫风险管理部,有些叫风险控制部,这没啥关系。这个部门由于天天和业务打交道,因此对各类业务比较熟悉,相对而言到业务口转型也较为容易。

  有些公司甚至把对业务部门事故评级和奖惩都放在中台部门,比如平安证券的红黄牌制度。

  这个部门,有些公司叫法律合规部,有些叫法务部,性质都一样。早期有法律或法务部更名或者合并而成。合规风险本来是风险管理的一种,但是证监会专门拎出来,成立专门的部门。这个部门向合规总监负责(公司高管),合规总监直接向董事长负责,不对经营层,有权直接向证监会报告公司合规事项。公司要解聘合规总监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中国证监会同意才可以。同样的职位,证券公司叫合规总监,基金公司叫督察长,期货公司叫首席风险官,其实含义是一样的。

  合规部的作用主要是合规管理,合规体系建设、合规宣导和防火墙建设。合规管理,主要审查公司各类合同和各类业务事项是否符合合规性要求(证监会的、人民银行的、外管局的、交易所的等等),进行合规检查,进行合规报告,让全员树立合规意识。防火墙俗称China wall,是隔离信息不当流动的。也就是说在公司内部建立很多无形的墙,每个人只能在墙内获得信息,如果他需要跨墙获得信息,必须得到允许,跨墙结束后,要回到墙内。比如说资管人员因为工作需要参与了投行的活动,本来他是不知道投行在做什么项目的,如果他需要参与投行活动,知悉某些信息,就是属于跨墙行为了。在国外,合规管理和防火墙都比较成熟,在国内还在发展阶段,主要侧重于还是对合同和业务活动的合规性把握。这里不要看合规性把握很简单,因为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非常多,要准确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公司给子公司派了一名董事过去,看起来很简单,董事是否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是否需要任职批复,是否符合子公司章程,是否符合母公司章程,是否符合公司法,是否符合母公司人员兼职有关规定,是否要信息披露,这里有一大堆考量。很多公司把反洗钱的职责也放到了合规部。这工作有点麻烦,央行把很多监管权给了银监会,反洗钱是他为数不多的职责之一,在狠抓。监管部门一狠抓,所以金融机构就很头痛了。

  在银行,合规部是属于很牛B的部门之一。证券公司合规目前没那么牛B,但是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一般都是学法律的人去合规部比较多,风险管理部则一般则会抽调比较有经验的人员。

  清算托管呢,本来证券公司是没有的,都在财务部进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期间,证监会提出五项内控的要求,其中就要求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必须有单独的部门进行托管。这才有了清算托管部。

  简单的说,公司自有的资金由财务部进行管理,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也就是客户保证金)并不属于公司的财产,虽然还在表内,但是是破产隔离的。既然不属于公司财产,公司就要单独另设一个部门来进行管理和清算。

  清算托管的职责,说白了,就是把客户交易的钱和券算清楚,根据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早期PROP平台、IST平台,加上中债登、上清所)发过来的交易数据,根据交易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的交易数据,把钱券交割好,把产品的估值计算好,和托管行进行核对,完成资金划付。就以集中交易清算为例,先把几个数据往里面一丢,系统自动根据匹配结果,做一级清算,然后做二级清算(现在没有了,二级清算是总部对营业部清算),三级清算(营业部对客户清算)。这样一级一级的,最终把你买的股票和你扣的钱对起来。这还只是集中交易哦,如果场外呢,买开放式基金呢?如果场内场外都有的ETF呢?所以这工作并不简单。

  清算托管一般要求计算机,财务类人员(很多人员是原先营业部的电脑部经理,抽调过来的),看起来是纯后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OTC市场的兴起让它逐渐成为中台甚至前台。OTC是场外交易市场,也就是说对不在交易所内挂牌的产品进行转让和流动。比如说,你买了个资产管理计划,本来半年开放申购赎回一次,你中途要用钱?没门。但是有了OTC,你就可以挂牌转让给其他需要的人。

  此外,证监会现在允许私募基金申请公募资格,申请公募资格就必须要有基金托管的部门或者外包。而券商的清算托管部刚好就可以提供这样的职责,也就是说可以给众多的公募基金提供清算托管服务。既然有服务了,那就可以收钱了。收了钱,那肯定算业务部门拉。

  信息技术呢,从意义来说是证券公司核心之一。证券公司开业经营,无非就是人、财、系统齐全就可以了。所有的业务数据和业务流都依赖信息系统,证券公司业务创新、风险控制也依赖于信息系统。比如招行十多年前,通过实现了一卡通,全国网点通存通兑,一下子异军突起,而工商银行,目前还只能实现异地存折的同存不通兑,也就是你可以往异地存折打钱,但是异地存折在本地不一定能取到钱。但是搞系统毕竟是花钱啊,虽然比起银行来说,那钱是九牛一毛。但是大点的证券公司一年花个几亿在系统建设上是很正常的。(跟交易所、登记公司通讯线路,跟营业部通讯线路、网上交易、灾备系统、集中交易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清算系统、风控系统、估值系统、OA系统哪个不是几百万建起来的)

  如招商银行这种有远见的公司并不多啊。所以花了钱见不到明显的回报,公司当然不乐意。但是因为如果信息系统出事故,证监会要给扣分,公司要多交钱,加上证监会经常要求建这系统、那监控的(还好,证监会不会指定厂商,这点比某些的部委好太多了)。所以公司也只有很痛苦地投钱加强系统建设和安全了。

  但是我觉得两个事情可能让信息技术开始赚钱了。第一,还是私募基金申请公募资格。申请公募资格要有符合条件的信息系统或者外包。因此券商信息技术部可以提供外包了,虽然我没测算过比例,但是至少有钱可以拿了吧。第二,大数据。大数据可以说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一种业务突破,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分析了看起来两个没有关联信息的因果关系,给公司提供了业务支持的依据。所以可以比较现实的看到系统对业务的支持。

  信息技术人员要懂业务,才可能实现业务转型,比如做集中交易的,可能去经纪业务了,比如做量化投资的,直接到公司投资部了。如果默默的做一些和公司业务无关的事情,那就比较苦逼了。

  如果说清算托管、信息技术今后几年无法赚钱,那就还是和其他后台部门一样,拿公司的平均奖金。

  其他后台部门,说的是其他公司都有的:办公室、财务、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等等。没啥特别的,就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证券公司各部门的分析,有些话不一定准,因为每个公司架构不同,业务随时都在变化。但是大的相信不会有太多的偏差。

  就就业来说,如果你不是高富帅,没有父辈的资源优势,如果进了证券公司,只有默默的切合你自身专业和学历,做好本职工作。公司招聘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不会过于走眼,给你安排过高或者过低的位置。至于别人能赚钱发达,自有其道理,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经理来说,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熟知你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去分析其他产品的框架,因为在分析其他产品的时候你必须问问自己是否清楚这个功能设计背后的逻辑?互金系列课程会陆续推出......

网站地图

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