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眼中的美食江湖
日期:2024-08-20 14:34 | 人气:
吃货重数量,美食家重质量;吃货还懵懂一盘菜的主创原材料,美食家看一眼就知道了;吃货还在纠结什么是美食的标准?美食家已经著书立说或是创意了美食节目;吃货还在眼花缭乱的餐厅彩色菜谱上学习,美食家已经将精华放进了嘴里;吃货还在震惊某种食物工艺怎样了得,美食家却知道“那汤只是一个传说”;吃货只说不练,美食家喜欢做一些有思想的菜;吃货还盯着盘子看的时候,美食家已经用“红外眼”透视整个餐厅从服务人员的精气神到一花一木的摆设;吃货还在听餐厅老板讲故事,美食家给餐厅老板讲故事;最后一条,吃货和美食家气质不同。吃货吃得小
从1994进入四川烹饪专科学校学烹饪算起,我接触餐饮马上就20年了,也算是见证了这些年成都餐饮的发展变迁。这20年来,成都餐饮涌现出了许多传奇人物,也上演了无数的末路悲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强势的粤菜,川菜曾一蹶不振,但成都餐饮人痛定思痛,菜根香、巴国布衣、乡老坎、飘香等逐渐崭露头角。在那个时期,成都的流行大菜如啤酒鸭、烧鸡公、火锅兔、邮亭鲫鱼等轮番上阵,炒得是热火朝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羊西线的餐饮方兴未艾,王府歌宴引领时尚,银杏潮州酒楼成为高端的代名词,开在其旁边的鹰酒楼则与之针锋相对,上演了一场坊间流传甚广的商界暗战传说……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百舸争流的时期。傻儿火锅江湖以把高昂的火锅拉至平民消费,可是由于自身管理问题,却让它的覆灭和它的崛起一样让人匪夷所思。八棵树、川王府、七星椒、金筷子、众意、拉祜村、李伯清等等火锅店,都曾无比辉煌,可是后来却黯然退场。回想起来,大有“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味道。
2000年以后,大蓉和、杏宇平台老房子、红杏等逐渐崛起,川菜一改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劣势,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阵食辣啖麻的浪潮。冷锅鱼、粥底火锅、土鳝鱼、串串、甜品等各领风骚一两年,成都的餐饮市场更趋成熟与丰富多彩。而蜀九香、川西坝子、锦城印象、老码头、大宅门等新一批火锅品牌也扎稳根基。
进入21世纪以后,餐饮老板注重的是品牌包装、文化宣传,像云门锦翠、柴门蜀郡、子非等高档会所、私房菜馆大量出现。然而,高端市场的消费份额有限,蛋糕被越分越小。与高端餐饮的颓势相比,亲民的家常菜馆却如火如荼,土碗香、有盐有味、土菜土味等打着“土”招牌的餐馆遍地开花。近两三年,商场餐饮也是新热点,“四海一家”与“金钱豹”这一南一北的自助餐大鳄相继游进蓉城,各种业态的餐饮纷纷入驻购物中心。
最近两三年,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像豪虾传、霸王虾、大龙老火锅等一批新餐馆脱颖而出。而开在楼宇小区内的私房菜,也借助新媒体吸引着各自的消费群体。
作家、美食家、饮食推广策划人。生性洒脱,因独特饮食鉴赏而闻名。出书《吃到天荒地老》,曾和蔡澜一起做美食节目《蔡澜提菜篮》
回首餐饮二十年,美食圈就好比娱乐圈,不同的餐厅就是不同水准的明星,按娱乐圈的称呼就是大腕、一线、二线、三线和艺人。所以,餐厅要搏出位和娱乐圈要搏出位差不太多,反正火了就对了。“美食的娱乐精神”还体现在与之互动的食客身上,娱乐圈有狗仔队,美食圈有吃货团,工作范畴不同,性质差不多:都是摆八卦的。
美食家与吃货又有什么区别呢?个人认为吃货和美食家的区别在于对美食文化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吃货重数量,美食家重质量;吃货还懵懂一盘菜的主创原材料,美食家看一眼就知道了;吃货还在纠结什么是美食的标准?美食家已经著书立说或是创意了美食节目;吃货还在眼花缭乱的餐厅彩色菜谱上学习,美食家已经将精华放进了嘴里;吃货还在震惊某种食物工艺怎样了得,美食家却知道“那汤只是一个传说”;吃货只说不练,美食家喜欢做一些有思想的菜;吃货还盯着盘子看的时候,美食家已经用“红外眼”透视整个餐厅从服务人员的精气神到一花一木的摆设;吃货还在听餐厅老板讲故事,美食家给餐厅老板讲故事;最后一条,吃货和美食家气质不同。吃货吃得小心谨慎;美食家吃得大方舒展。
“美食家”当真是火眼金金?我要给你的答案yes!但是“美食家”也有水平高低之分,最高级别叫“食评家”,会做会吃会悟会写文章;然后是“美食家”会吃会悟会写文章;最后是“美食爱好者”也许他们会做也会吃,但是要憋出个千字文章不如洗洗睡吧。当然还有一类叫“厨师”,秘密是他们不一定会吃,因为脑子里全是调味料和食品的分类与组合,类似物理化学,理性得很。
综上所述,会写很关键。若光是会说没有办法更深远地传播,写得了几行字又没办法理论个明白,不能使人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