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荻枫: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
日期:2024-08-05 16:46 | 人气: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了许多关于市场摩擦的有趣问题,但是效率工资只是取代了货币幻觉作为一种特别的、没有经验根据的教条,来解释为什么在一个其他方面都接近均衡模型的完美世界中,还会发生失业这样的麻烦事情。
在凯恩斯之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不可能发生普遍的持续性的失业。失业是由于工会或政府对工资调整的限制造成了工资刚性。如果没有这种刚性,那么削减工资就可以让劳动力市场出清,达到供求的均衡。
萨缪尔森的综合理论把一般均衡的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发展为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通过劳动力市场而发生联系。
在萨缪尔森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由于“工资粘性”和“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劳动力市场不能达到均衡状态,由此产生了宏观经济学问题。
在萨缪尔森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工人关心的是他们的名义工资而不是实际工资。因此,在不景气的时候,相关名义工资的下调虽然可能会使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但这将遭到工人们的。工资调整中的这种“粘性”使得就业不足的均衡的出现成为可能。只有货币和财政的政策工具才能够改变经济的这种局面,转向充分就业。工人对实际工资因通货膨胀而逐步间接下调的,不如对雇主直接下调名义工资的那么强烈。因此,萨缪尔森的新凯恩斯主义综合理论开出了政府干预的处方。
接下来,理性预期理论的发展彻底破坏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综合理论。芝加哥学派支持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观点,杏宇平台招商因此政府的行动是不必要的,由此推导出了自由放任的结论。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均衡理论不再是指责市场经济的标准,而是市场的现实。在芝加哥学派的外在压力下,解释现实如何偏离均衡的逻辑一致的理论,即新凯恩斯主义综合理论,从内部破裂了。
然而,芝加哥学派对世界的描述明显与现实相反。现实确实存在大量的非自愿失业,比如20世纪30年代就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人们对这一点并没有争议。
芝加哥学派的这种矛盾,导致了“新凯恩斯主义”学派(New Keynesian)的发展。“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强调市场调整中的实际刚性(real rigidity),同时保留理性预期(或接近理性)的行为假设。在信息不完全和市场结构不完美的世界中,斯蒂格利茨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证明,可能会出现非市场出清的均衡。因此,实际刚性能够在长期均衡中产生非自愿失业。
“新凯恩斯主义”通过“效率工资”来解释非自愿失业。如果工人的生产力取决于其工资,雇主提供超过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率可能是合理的。他们可能拒绝将工资降到市场均衡水平,因为他们担心现有员工的生产力会下降。由于员工意识到工资明显高于他们在别的地方工作能够得到的工资,他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减少推卸,减少辞职离开,并且忠诚勤奋,所以高出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可能是合理的。然而,高于均衡的工资的副作用是失业工人和企业在降低劳动力价格时都存在困难。过高的工资和因此带来的非自愿失业,就这样结构性地嵌入了资本主义之中。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了许多关于市场摩擦的有趣问题,但是效率工资只是取代了货币幻觉作为一种特别的、没有经验根据的教条,来解释为什么在一个其他方面都接近均衡模型的完美世界中,还会发生失业这样的麻烦事情。效率工资与现实中公司设定工资的倾向并不一致。日常经验表明,高工资往往是由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引起的,而不是产生了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当对某个工人的才能需求减少时,他或她的工资就会减少。“新凯恩斯主义”其实是预先假定了市场包含造成大规模失业的内在根源,而这是经济学分析必须摒弃的。